首页 > 
叛逆的孩子去上什么学校咋搞
时间:2024-06-29 05:42:09来源:地方日报

一年级新生家长要激发孩子对上学的兴趣。比如会学习哪些有趣的知识,会接触什么样的老师和同学,让孩子提前了解新的校园生活。无论面对困难流露出什么样的情绪,我们尽可能的接纳孩子的情绪,表达对孩子的理解,设身处地理解孩子,孩子才愿意倾诉,上学焦虑阶段:在家就显得开心,提到上学仍显焦虑,也能够外出,开始关注同学或学校的事情,开始尝试去学校,但容易疲劳,缺课或迟到仍多见。

看着平时作息规律的孩子,离开了学校的约束环境,在家整天沉迷于电子产品,对其他事情不管不顾,废寝忘食,家长担忧不已,心中焦虑万分,但稍一触及,孩子的情绪一点就着,激动烦躁,家中的火药味迅速弥漫。

现在孩子的上学问题,几乎是所有家长的

长此以往,不仅会严重破坏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,甚至会导致孩子尝试躲避现实,更加沉迷于电子产品呈现的虚拟世界中。

病中的孩子急切地需要一个容许自己正常生活的环境。在现实世界,孩子们始终在寻找着那间屋子。但是他们没有办法创造条件,父母也不愿给他们条件。

从青少年教育上看,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现象成为民心之痛。与放风筝、踢毯子、捉迷藏、打雪仗等传统游戏不同,网络游戏互动性、沉浸性、仿真性强,操作便捷,对处于身心发育期的未成年人来讲,有着抵挡不住的诱惑,很容易陷入网络沉迷,产生不能自拔的心理依赖,由此导致厌学、逃学、辍学等严重后果,甚至引发家庭,酿成人间悲剧。

就像上文中的儿子小李,原本一直名列前茅,突然却沉迷网游不能自拔。一味地怪游戏解决不了问题,根本原因是小李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了挫折,才借助网络游戏逃避问题。这个期间,如果父母没有想过去了解孩子到底遇到了什么困难,而一味把矛盾归咎于游戏,想方设禁止孩子玩游戏,只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对抗甚至仇恨心理。当双方矛盾一次次升级时,大打出手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
A:家长常常有个误区——孩子是先沉迷手机,再不愿意学习的。其实不然,事实往往反过来,即是先出现了学习问题,再从玩电子产品中平复焦虑情绪的。

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