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
带你了解青少年抑郁康复训练学校咋搞
时间:2024-06-29 05:15:13来源:地方日报

通过学校此次双减政策解读家长会,使我们明确了新政策下做家长的应担起的责任是什么。作为最了解孩子的人,身为家长更要专注于培养自己孩子的自控力、专注力、自律能力和情绪自我疏导能力,要知道,孩子的学习是爬坡,是要家长和学校的“双向奔赴”。我们家长只有与老师携手奋进,才能共同为孩子成长助力。为了赋能家长,从底层心理逻辑出发,改善亲子关系,解决孩子厌学,遇事退缩、抗压能力差、社交能力差等实际问题。

开学前,按照孩子学校的正常作息时间起居,督促孩子早睡早起,按时午睡,调整生物钟,逐步从散漫的玩乐状态进入学习状态,并找回上学时的良好习惯,适应开学后的“时差”变化。

(2)如果万一不能按时来接孩子,一定及时通知老师,请老师在放学后特别关注宝宝;家长见到宝宝后,也要认真地向宝宝解释来晚的原因,向他道歉并向老师表示感谢。

在北京,没有户口,就算你年薪千万,个税交400万,同样面临着孩子升学难的问题?!众所周知,外地人在北京上学难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,前天我们发了一篇北京国际学校的文章《揭秘北京10大贵族学校,什么家庭的孩子才进得去?》然后,我就收到好几位家长们的吐槽和咨询:“这些学校要北京户口吗?”“我家就读了这些贵族学校,因为没有北京户口逼的”

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,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。孩子是家庭的希望,社会的未来。望子成龙,盼女成凤乃人之常情,天下做父母的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令人仰慕的人中豪杰。然而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,结果往往事与愿违,我们看到太多的父母在为子女的不争气而捶胸顿足,摇头叹息。于是,怎样教育子女,尤其是怎样做好儿童教育便成为摆在每位父母面前的一道难题。针对此种现象,我的学习感悟如下:

在咨询中不难发现,有这种惯性焦虑的家长不在少数,他们非常擅长在生活中找一个事物来让自己吃不好、睡不安,并把焦虑归因于这个事物——往往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,孩子变成了父母习惯性焦虑的受害者和替罪羊。

为什么有的青少年会反感、甚至讨厌去学校呢?对于他们来说,厌学有比较明显的应激性事件,比如在学校被霸凌、同学关系难以相处、或是家中遇到各类变故等等。从一些真实的案例中我们发现,无论孩子遇到了哪种刺激性事件,如果孩子在遇到应激性事件后,休学一段时间,那么再想让孩子重新适应校园生活,就会变得格外困难。有研究表明,厌学和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息息相关。对于家长来说,我们首先要意识到的是——当孩子出现厌学情绪时,孩子害怕的可能不是学习,而是一切会与上学联系起来的紧张想和不愉快体验。

想要培养出一个聪明的孩子,不是等孩子上学了交给老师,家长从孩子小时候起就应当有意识地采取正确的方,促进孩子智力发展。

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