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
吉安安福教育机构可以改变叛逆的孩子吗
时间:2024-06-29 04:04:09来源:地方日报

很多学生因为种种原因,导致学习成绩差,落后,考学无望。长期如此,孩子在经过无数次的训练、无数次的打击以后,就会慢慢产生失助感与失尊感,对学习悲观失望,自信心丧失,对学习越来月消极,终变的厌学。在厌学群体中,这类学生是多的。给他们成长的时间在养育关系中,家长一直是孩子的陪伴者和引导者,基于对孩子的关心,基于帮助的心态,面对孩子不愿意上学这件大事,必须要表个态,提一些建议,这是听到孩子表白后的第一个反射性答复。

童童开始还觉得是老师将孩子教育得特别好,帮助培养孩子良好的午睡习惯,但是在王童童在看了监控视频之后才发现事情并非如此。监控视频里显示,她的女儿中午从来就没有睡着过,因为老师的要求不能说话,不能动,女儿自己就躺着做小动作,拨弄手指头,也没有正儿八经的睡觉。

对于父母来讲,这一切他们似乎都很明白,但是心里就是不肯做出改变,这个原因的背后,不是不肯改变这么简单,父母之所以改变不了自己的这种观念,根本上是没有认识到自己不对,所以没有必要去改,只不过父母赞同这样新的教育理念罢了,不能做出改变的原因在于,很多父母接触不到这方面的教育,可以说是很难普及到让每个家庭扭转自己的教育观念。甚至有很多父母付出一切的代价,让自己的孩子上名牌学校,可以看的出来,父母是多么的爱自己的孩子,但是爱的方式不太正确,这也是导致现在孩子们小到小学生大到大学生开始厌学的原因,部分90后、00后面对竞争所带来的压力甚至开始出现内卷。

比如,有些娃会有奶睡、吃手或者含着安抚奶嘴入睡的习惯,把手或奶嘴拿开后,孩子的嘴巴还是张着的。这时,孩子有可能只是习惯性的睡觉张嘴,而非口唿吸。

2、当下整个社会内卷越来越严重,父母在教育孩子上的焦虑问题越来越多,这种环境下,孩子无法避免受到影响,对学业、对未来产生焦虑的情绪。

习惯是在长期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,不容易改变的行为、倾向和社会风尚。习惯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,好习惯就像是良性循环,而坏的习惯就像是恶性循环,前者会让一个人变得越来越好,而后者会让人变得颓废。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会成为习惯,习惯本身不难,难的是要始终坚持下去,这也是好习惯没有那么轻松养成的根本原因。

正面管教儿童情商讲师杜红春老师在她的《幼小衔接:唤醒孩子学习力》一书中指出:“大多数幼小衔接班会提前教授一年级的学科知识,而有些幼小衔接班甚至可能教授比小学一年级都深的内容。孩子上这样的幼小衔接班,很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,因为很多知识已经学会了,就很难集中注意力,容易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。”

破坏性的批评,简单的理解,就是当孩子充满好奇地去靠触摸和啃咬来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,许多父母就动手给予小的惩罚,比如打手、打脸、打嘴,让孩子慢慢地就惧怕了尝试和创新,变得循规蹈距,每遇到新的情况就告诉自己“我不能”,形成了对失败的恐惧感,从而养成了抑制性的消极习惯模式,失去了自信。

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