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
实测分享叛逆厌学学校找哪所有办法吗
时间:2024-06-29 03:18:02来源:地方日报

表面看是孩子不好好学,不愿意学,学习习惯不好,学习态度不端正,贪玩,厌学,而真正的原因是我们作为家长和老师没有了解孩子的特点,没有唤醒、激发孩子的内心,挖掘孩子的潜能,没有培养良好的习惯,培育优良的能力,没有培植责任和意志,培润成就感和荣誉心。而这些,才是根基,是孩子读书的基础。王高华院长:自身因素——自卑、内向、谨慎、追求完美,或“提前教育”所学内容超出能力范围。学习成绩出现变化后,意志力薄弱、心理压力过大,产生厌学情绪和行为。家庭因素——亲子关系不和谐,父母关系不稳定等原因,使得孩子产生恐惧、焦虑、逆反等负面情绪,缺乏正向激励。对学校产生抵触心理——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,被老师批评等因素,不断有挫败感。

“在一个家庭里,只有父亲能自己教育自己时,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。没有父亲的先锋榜样,一切有关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。”这是托尔斯泰对家庭教育的经典之谈。孩子犹如家长的一面镜子,他会模仿、复刻家长的行为和习惯。因此,家长可以先从家庭文化入手,将祖辈与自家的老物件、老照片、家书等进行搜集、归类、整理,设计家史编写规划,有条件的做成电子文档,让孩子了解家族史、奋斗史、苦难史,让孩子沐浴在优良的家风之中。同时,家长自身也要发挥好榜样作用,在家庭中发扬好的道德品质,潜移默化地塑造孩子的品质。只有以身作则,父母才能承担好“教育者”的角色,与孩子共同成长。

多沟通和孩子交流学习,是为了找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,但是有的孩子表达的并不是那么明确,或者不想直接说明,这就需要父母仔细沟通,找到孩子暴躁、易怒、注意力不集中、成绩下降、厌学甚至自杀的具体原因。

由于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不成熟,学校和家长又给予过大的压力,使他们出现一些情绪和行为的改变。由于属于他们的自由空间少,导致不会沟通,把各方面的困难压抑在自己心里,造成性格内向,注意力偏差而导致厌学。

许多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,往往心里感到很难过,因为他们一怕老师批评。二怕同学看不起。三怕父母斥责。此时,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,如果父母不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对待孩子考试成绩的不理想,就可能会使原来就厌学的孩子对学习的希望彻底破灭;即使原来不厌学的孩子,也会因父母的斥责而产生厌学情绪。针对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,父母科学的做法应该是鼓励和安慰,鼓励是让孩子建立起信心、重新投入刻苦学习的惟一方法;安慰则可使孩子一时的难过和压力得以缓解。但是,鼓励和安慰孩子时,父母应帮助孩子认真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,然后通过总结经验教训,使孩子理智地认识到应该怎样去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。

同时这也不失为一个有益的提醒,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。学生终将走出校园,家庭教育却将延续一生。从“老师”到“优秀老师”的转变,离不开家长自身的学习。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,却不得其,当有个机会帮助家长懂得教育,掌握一些正确的理念和专业的知识,更好地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,也是让家庭教育更加智慧的一种方式。

“游戏也是有很多益处的,所以不能一提到游戏,就当它是洪水勐兽。”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、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导师简瑞燕表示,现实生活中家长们对孩子的认识不够全面,导致孩子有一种被监管的感觉,越监管越抗拒。为此她建议,家长要和孩子建立有效沟通、达成契约,家长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,家长也要给孩子做好榜样。其中,在有效沟通方面,要注意平等、倾听和尊重;在培养习惯方面,要从监管到引导,再到自律。由于“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认知能力不同”,相关行业也要建立好游戏分级措施,让家长更加安心。

“孩子学习成绩差,不写作业,经常跟我说他讨厌学习不想上学了,我该怎么办呢?”在我国家长的传统观念里,“学习成绩”几乎是孩子在整个青少年时期的唯一评判标准,孩子若是学习成绩不好,“考不上好大学,就没有好未来”。其实,孩子出现厌学问题,不能简单的归因于某一个因素。孩子的性格,学习压力、家庭教育、社会环境甚至是一些疾病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厌学的情况。因此,家长首先要弄清楚孩子厌学的真正原因,再针对性地解决问题,才能帮助孩子更快走出困境。

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