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
解密常州钟楼有没军事化学校咋搞
时间:2024-06-27 03:33:12来源:地方日报

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理。尤其是那些即将升入1年级或初次上学的孩子(学龄前孩子)。因此,成人的“心理学家”角色非常重要。孩子有不想上学的意思。不要只顾着说服孩子上学,让孩子对不想上学的想法充分表达,了解孩子遇到的真正困难,该做心理干预,就要及时介入。

有些孩子就算家长请一对一的家教,成绩依然毫无起色,家长也尽力了,只能面对现实;还有一些孩子自身坏习惯很多,无论怎么说都改正不了,家长打也打了骂也骂了,只能放弃;还有一些孩子叛逆心严重,早就厌学了,孩子不逃学就不错了,家长也不奢望孩子能考出好成绩了。

1.孩子所在的班级,开了一次家长会。用班主任老师的话说,因为疫情的原因,已经很久没有开家长会了,哪怕是线上的。所以,这次的家长会即使是线上召开,所有的老师都汇聚一堂,哪怕是音乐、美术老师,也都谈了孩子这个学期的学习情况。

2.孩子没有上进心该怎么办。先找原因,再想办。两种类型家长,代替型家长,西代型家长。学校是能力的培养,家庭是能量的培养。世界精彩属于有能量的人。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主阵地,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。

3.亲爱的家长朋友,类似这样的对话,经常出现在我们家校之间。当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时,该如何认识孩子的厌学情绪,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厌学情绪,打开学习新面貌呢?

4.“双减”策下,有的家长的焦虑和压力可能增加,家长“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”的育儿期待本质上是人才观的问题。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,根本原因是对“人”理解的缺失。家庭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,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,这是教育目标的问题,也是教育的导向所在,家长也是在此基础上开展教育。因此,人才观是引领家长教育理念重要的一项内容,需要加以深入地探索。

5.这样的情况下,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们甚至更容易产生厌学情绪。学习好的孩子,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值会远高于学习成绩差的孩子。像孩子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家长,孩子考个及格分家长都会欢天喜地,而与之对比的是,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,考了99分有些家长都会问问什么没有考100分。在这样的期望之下,家长给的压力和孩子自己给自己的压力都会很大,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。

后来我们就明白了,孩子愿不愿意来主要不是学校的问题,而是家长的问题。家里要求严格,孩子就“自觉”地来上学;家里太松散,父母心志不坚定,孩子就不愿来。

最近,就有一位这样的家长,为了自己家的双胞胎孩子能够在中考取得高分,顺利考入理想的高中,便四处打听有关课外补习的事情,最后,这位家长托人找到了一位老师,想让这位老师给自己的两个孩子补补课。这位老师怎么也想不到,这个家长成为了他后来的噩梦。

总而言之,孩子的厌学心理产生是内外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是一种综合产物。厌学的学生作为“主体”,对问题解决有着关键的作用,最基本的是要有继续努力学习的信心,不能自暴自弃,要鼓起勇气,正确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,培养自己坚强的学习意志,在家长与教师的帮助下,积极勇敢的面对学习中的困难,主动认真地改正厌学态度。

从某种程度上来讲,这样的话能够帮助家长找到孩子拖拉,磨蹭的原因,从而能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改掉这个不良习惯。

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