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
必看教程孩子叛逆送到封闭学校的第一封信如何弄
时间:2024-06-29 03:24:42来源:地方日报

一说起谁家的孩子迷上了上网不爱学习,我们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:“他自制力太差!”“他爸妈天天打牌,不管孩子!”在孩子身上找原因,要不然就是怪爸妈。中国有句古话:子不教,父之过。这话固然没错,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了后一句:“教不严,师之惰。”按理说,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,教育环境也从家庭转移到了学校,不能忽视家庭教育,但我们同样不能否认,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轨道中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。孩子厌学,染上网瘾,学校难道真的没有责任吗?1.解决孩子“不愿上学”问题之前,首先要解决孩子消极观念问题。可从过往父母与孩子互动过程中,我们所传递的消极思维入手;例如:在管教孩子过程中,我们总忽略孩子积极面,关注孩子消极面;

父母做好情绪管理,给孩子树立榜样。如果陪伴孩子的人一直忧心忡忡,焦虑不安,那么,孩子也很难把注意力放在他们应该关注的事情上。

1.开学前,家长就要让孩子执行上学期间的作息制度。早睡早起,保证充足的睡眠,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,孩子才能适应开学的节奏。

2.孩子必须经历的过程是幼儿园过程,这也是孩子们在正式上学之前的过渡。那么父母在这样的过程中需要做哪些准备呢?来看以下几点。

3.当孩子上幼儿园之后,从过去可以随时回到亲人怀抱的习惯,突然变成一整天都看不到家人的新状态,这样巨大的变化,会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,分离就会产生焦虑。所以,分离焦虑是非常正常和普遍的。

4.孩子13岁,自己也很努力学习,但就是成绩上不去。他自己也很着急和焦虑,对自己要求严格,但一次次的考试分数让孩子很有挫败感。到现在感觉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。请教指导师,孩子的情绪问题和成绩息息相关吗,该如何调整?

5.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就好多了,经过三年幼儿园的训练,孩子对上学有了一定的概念。背着小书包到学校,虽然心里有对家长的恋恋不舍,但他们知道上学是他们今后要走的路,所以小小的身躯在跟父母告别以后,就蹦蹦跳跳地跑向了学校。

适可而止的原因就在于边际效应递减。父母们最好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,有舍有得,不要面面俱到,更不要超越儿童的接受能力和精力极限。那样不但收益很小,甚至会有负收益,比如引起儿童的厌学情绪,或者造成其他家庭矛盾。

所以无论孩子是否真的能在学科上有天赋,家长都是愿意去投资的,投资没有产出回报,焦虑也自然而然的产生。所以说教育产生的焦虑根本就不是教育本身的一个问题,更是一个社会性和价值观的问题,其核心就是:

我叫王晋锋,来自朔州市家庭教育协会,同时也是一名11岁男孩的父亲。和好多的家长一样,我也是第一次做父亲,曾经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头疼不已,有过不安,有过焦虑,甚至对未来深深的担忧。于是,为了孩子接触到了家庭教育,通过持续学习,转变了固有的观念,拥有了科学的教养理念。

不少家长很重视孩子的初升高衔接,却不了解孩子在这阶段内所产生的心理变化,没有意识到自己要面对多重困难,对孩子上学后的各种“情绪化”没有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。只有家长做好认识方面、心理方面的准备,才有足够的耐心和能力帮助孩子度过高中三年。

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