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
重大通报淮南凤台孩子叛逆不听话教育机构有办法吗
时间:2024-06-29 03:49:48来源:地方日报

“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、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,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,用正确思想、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、品行和习惯”,按照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,父母是家庭教育责任的主体,其他责任则成为补充。孩子的成长,家庭必须给予基本的条件。1月10日,广东省新会法院在审理一起涉寻衅滋事刑事案件中,针对监护人在家庭教育中不到位的情形,分别向存在不良行为的作案人和被害人的监护人发出《家庭教育令》,这是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施行后,广东发出的首份《家庭教育令》。据北京青年报报道,作为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所出台的一项具体举措,已有多个地方法院根据案件情况向未成年人家长发出《家庭教育令》。

在网上看到一位家长讲述自己辅导孩子数学的痛苦,买了三套习题给孩子刷,反复讲,反复订正,忍不住呵斥甚至动手打,但孩子期末还是只考了84,一年级学生。这就是家长过分强调勤奋的作用,以为孩子只要多多刷题就能会,然而结果证明不是这样。家长说孩子已经害怕自己辅导作业了,这样继续下去不会有好的结果,只会更糟糕,可以预见,孩子会害怕学习,产生厌学情绪,当孩子长大一些时,很可能出现更坏的结果。

1.以“学校教育为主,家庭教育为辅”并不是不要家庭教育,也不是要家长完全听老师的,而是学校和家庭之间相互协调的关系,只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携手合作,才能让孩子走的更远。

2.许多父母常常会用自己理解和认为的方式,不管孩子是否能够接受,都会强制性地去教育孩子。而这种在家庭教育中成长的孩子,很大可能会造成孩子懦弱胆小和毫无主见。因为父母的霸权教育,很难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。

3.采访中记者发现,随着“双减”策的落地,越来越多柯桥家长们开始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。现在每个周末,在柯桥区的乡野农田、科技馆、博物馆出现了更多家长陪伴孩子的身影。“家长肯定是家庭教育的‘主角’,家长的陪伴、沟通、交流应该是给孩子们的最好‘心灵处方’。”不少家长表示。《家庭教育促进》还明确了“教什么”的问题。“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,是对教育三个根本性问题做了回答。”在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、华舍中学德育处主任、高级教师俞和军看来,《家庭教育促进》提出立德树人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,把家庭教育的目标和学校教育目标有机统一,其目的都是为了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。

4.在传统的教养方式中,父母无意中会压抑孩子的情绪。比如,当孩子哭的时候,就说不要哭,哭花了脸会很难看,或者哭了就不是男子汉等等。压抑孩子表达情绪的结果,就是孩子最终会以一种强烈或者具有破坏性的形式而爆发出来。这种爆发,第一次一般是在孩子11岁-12岁的时候,第二次是18岁左右,第三次是25-26岁左右。这也是为什么家长觉得孩子长大了就失控、无管教,甚至孩子有厌学、迷恋网络游戏等等行为问题。

5.其实,家庭教育的真谛在于良好的家庭环境、父母的亲密关系以及家长的言行品学、以身作则的示范。教育问题始终是父母要先提升自己,才能支持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。而孩子的改变,也常常来自父母的再成长。有所为,有所不为,才是真正的优质父母。

本次讲座有效地促进了家长们树立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,探索、传播了家校合作的新方式,为家长提供了可借鉴的生动样本、可复制的鲜活经验。讲座结束后,家长们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收获和感谢。不少家长在朋友圈中晒出讲座内容和自己的收获,期待日后学校有更多家庭教育方面的课程。

孩子的个人意愿。是否给孩子补课还是要遵循孩子的个人意愿,如果孩子有补课的想,相信家长一定会很支持并且很高兴,而如果孩子没有补课的想,或者平时学习就已经很累了,实在是没有精力再去补课,而家长若强硬给孩子补课,孩子无心学习,补课费打水漂还是小事,最怕孩子会因此崩溃、厌学,那就非常得不偿失了。

孩子为什么厌学?家长怎么办?孩子厌学一般会出现在初高中阶段,小学时期一般很少会有这样的深入思考。当孩子进入了青春期,个人意识增强,会突然找不到学习的意义,特别是学习上后劲不足时,往往会出现强烈的厌学情绪。

写字对不到6周岁的幼儿来说,是很复杂的过程,有些家长为了提前抢学,让孩子过早学写字,这是不尊重幼儿的生理、心理发展规律的,孩子容易造成厌学。

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