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
有没有孩子叛逆期管理学校咋办
时间:2024-06-29 05:03:45来源:地方日报

所以瑞典的孩子往往被父母带到1岁之后,再送到日托幼儿园,一直玩到五六岁。6岁后孩子可以享受学龄前的准备教育(相当于我们这里的学前班),然后7岁才开始正式上学。比如,3岁的孩子要上幼儿园了,因为分离焦虑而哭闹,在妈妈的安抚和帮助下,孩子会慢慢适应这种分离,这样的分离,就是健康的,也是成长所需要的。

由此,幼儿园提出了解决家长诸方面困惑的有效途径。我们在儿教中心网站上开放了家长学校浮动版块,针对性地对家长的教育困惑进行梳理解疑,如“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?”“孩子耐心不够怎么办?”“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?”“如何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?”等诸多问题,这不仅解答了家长的教育困惑,同时也向家长宣传了幼儿园的相关工作。

除了校园霸凌、现实中其实还存在更多的类似于厌学自闭、混迹社会、打架斗殴,以及染上种种不良恶习的问题少年。在成长的过程中,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从一次次的失足最终成长为一个问题少年。

生活中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小学阶段是不怎么重要的,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学习压力较小,他们的认知能力也是有限的,所以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去学习就好了。可事实的发展却让这些家长感到担忧,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小学就有了厌学情绪,这也导致有些孩子到了初中和高中就对读书彻底失去了兴趣,可能很早的就步入了社会,根本没有进入到高等学府。

开学前的这几天,家长要督促孩子按照上学时的作息时间起居,早睡早起,并按时吃一日三餐。要特别注意家庭氛围,不要在家里组织过多的娱乐活动,逐渐减少孩子看电视、上网、玩游戏的时间,还要让孩子保持一定量的体育运动,预防心理和生理疲劳。

“双减”策的目的,是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,规范办学,减轻家长的经济压力,减轻孩子的作业负担。但是大家千万别光盯着“减”字,尤其是家长朋友们,“减”字的后面,隐藏着“加”字。“减轻”负担,不是减轻教学质量,更不是不要“负担”,不是一味地去“放养”孩子,而是家长朋友们的责任心更大了,无论是有钱人家的孩子,还是无钱人家的孩子,家长自身的教育都是相当重要的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。

“家长要和孩子建立有效沟通、达成契约,家长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,家长也要给孩子做好榜样。”——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、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导师简瑞燕

孩子重新站起来的力量,其中很重要的一种就是父母的支持,但这是没有学习的家长没办给到的。从17年学习至今,我见过了太多休学厌学的孩子回归正常,考上理想学校,这背后无一例外的是父母学习成长,持续不断的专业系统的学习,才能给到了孩子在这个特殊阶段需要的支持。

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