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
科技通报叛逆青少教育年学校有方法吗
时间:2024-06-29 08:15:11来源:地方日报

记得教育业内的专业人士常说,教育契机是存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处细节的,需要我们家长用心地去发现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:生活即教育。我们学习最终是服务生活的。所以现在国家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,都要求把课堂上学的知识联系、迁移到生活上。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是学习最终的目的。所以我们父母们在孩子学习到了某一个阶段,有了一些知识积累,就要用心去发现哪些问题是可以让孩子用学到现有的知识,去解决实际碰到的问题。让孩子亲身体会到学习是有用的,学习带来的价值感。产生学习动力。我家楼下和周围都有课余辅导班,有好几个。经常从这些辅导班前走过,我知道这些辅导班为什么讨孩子喜欢:学习不逼迫,有不会的作业辅导班老师帮助解决,辅导班老师变着花样的表扬孩子(尽管目的是为了让他们一直在这上下去),课间允许孩子们跑跑跳跳嬉笑打闹。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,这些孩子们都喜欢的事正是我们学校里经常缺少的。虽然目的不一样,但是我们能从中明白成长中的孩子需要什么。其实,何止是孩子,成年人又何尝不是?

为了帮助适龄的特殊孩子能够顺利就读小学,心思维每年暑假都会“借”一所小学,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帮助孩子们做好上学准备工作,今年已经是第五届学前准备班了,神秘的课程,到底我们都做了哪些准备呢?

1.写在前面:生活极贫的,极寒的,极原始等等极端环境中的孩子,为了成为孩子,为了体会到做孩子的乐趣,他们需要做的一件事情,那就是翻山涉水去上学。这些上学路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危险的上学路,堪比荒野求生,随时会遇到生命危险。

2.学习是青少年儿童主要的任务,稍微大一点的孩子都会明白,也许很多孩子并不清楚为什么学,但他们知道到了上学的时候必须去学校。即便因为假期后不适应,孩子出现抵触情绪,也要了解清楚原因,任何一件事都一样,最怕的就是忽视孩子内心。

3.《梅梅在学校的第一天》是一个陪孩子安心度过入学焦虑,勇敢接受新挑战的温暖故事,让家长有把握应对孩子的入学焦虑,学会走进孩子内心。如何帮助孩子缓解内心种种焦虑,这本书给出了很好的示范和答案。

4.焦虑确实有很强的遗传性。但焦虑的思维和行为的后天""传染特质”,超越了先天基因的影响。在抚养孩子过程中,焦虑的父母会把焦虑带给孩子。而焦虑的孩子也能将自身的焦虑情绪传染给父母。

5.孩子们在刚开始接触上学时都会觉得很新奇,每天都盼着去学校,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,但到了一定阶段,孩子们对学习慢慢产生了厌倦感,开始讨厌学习,甚至有时还会找一些借口不去上学。面对这种情况,家长们也很头疼。最近就有一位宝妈分享了自家孩子找借口躲避上学的视频。

在当今社会,仍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,才不会被社会淘汰,学习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存,现在我们所生活的环境越发优越,社会上存在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大,很多大学生已经意识到社会的竞争尤为激烈,明白只有不断提升自己,未来才能有着更好的发展。

上周我们聊了携手抗焦虑,我们也做了调查,父母比较焦虑的问题,排名前三名的是:孩子未来的出路;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不适应;个人工作和家庭照顾的不平衡。

孩子的焦虑和不安全感,情绪的波动,往往都与家庭环境直接相关。所以如果我们希望能够真正地引领家庭教育,就要建设一个和谐的家庭、文明的家庭和进步的家庭。

此外,父母的盘问也是孩子非常反感的。如今很多父母喜欢从孩子回家开始,就没完没了地问问题,从学习成绩问到今天跟谁在一起。跟孩子沟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,就是关心的话要简约说。家长可以在孩子上学时问:“孩子,上学要注意什么?”孩子就会骄傲地说“注意安全”,就可以了。这要比每天不厌其烦地重复一长串“安全清单”效果好得多。

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