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
技术分享青少年叛逆学校有没有有方法吗
时间:2024-06-29 04:40:35来源:地方日报

孩子常常出现恐惧、焦虑,不愿上学,容易烦躁,甚至有想要轻生的念头。当孩子认为活着没有意思、有度日如年的感觉、对什么都没有兴趣、情绪非常低落的时候,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。不想与爸爸妈妈分开。对孩子来说,爸妈在身边,心里会有无比的安全感。而上学以后,要独自面对、处理问题,不难想象孩子会产生失落、焦虑与不知所措的感觉。

其实,孩子沉迷游戏只是表象,他的内心需求,才真正值得家长重视。很大原因就是家长工作太忙,对孩子细微的事情注意地少,导致平时跟孩子沟通交流比较少。

激发孩子上小学的热情。千万不要用“上学就要受苦头”等话来吓唬孩子,而是要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,这样会让孩子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。

很多家长不愿意带孩子出门,有这样一个原因。因为孩子一出门就像一个脱缰的野马,拦也拦不住。他们总是这里跑那里跑,似乎永远有用不完的精力。家长们总是追的满头大汗,因此懊恼不已,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多动症。

让孩子独立这件事不仅是为了向小学过渡,这也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,让孩子自己穿衣洗漱、系鞋带、收拾书包、准备明天上学要用的东西等等,当孩子习惯自立了,孩子的内心也会更加强大,面对环境的转变也可以从容应对,不至于在开学后手忙脚乱,耽误了学习进度。

其实,一个时常情绪失控的家长不仅不能解决问题,而且可能还使孩子的问题更糟糕,更为关键的是它可能使孩子产生自卑、无能感,从而回避问题,逆反,不愿与家长沟通交流。

第四、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一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说“全靠老师”。自己只管料理孩子的生活,很少到学校询问孩子的情况,有的家长甚至老师请他到学校来交换意见,也从不肯露面,个别家长还出现不愿管孩子、管不了孩子,索性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不管了。在现代社会,家长必须依靠学校让孩子接受系统的知识学习,在这一点上,家长无取代学校教育。另一方面,学校只能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一部分,家长如果把教育责任全推给老师,老师同样无取代家长。尤其是品德教育、习惯养成、性格培养等重要教育任务,更需要家长与教师的合作,才能完成。

社团活动结束后老师与家长进行了面对面交流。家长提出建议:以后多开展类似的活动。老师给出建议:家长在家中积极地配合我们,一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和作息习惯。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都是有规律的,每天都定制合理的生活学习和作息时间。家长不要包办和代替,孩子的潜能很大,孩子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完成。

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