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
蚌埠怀远问题少年改造学校咋办
时间:2024-06-29 04:29:29来源:地方日报

杨文博士从社会和个人两个角度讲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,强调学习对个人的深远影响和作用,希望同学珍惜学习机会、把握学习时机,激励同学勤勉学习,奋发向上。每个孩子都是合格的外交官。他们能在第一时间察觉到父母和周围人的情绪变化。如果母亲焦虑,孩子也一定焦虑。如果一些父母放松,孩子的心理也会有信心,不会因为环境的一点变化而坐立不安。

《抢救茧居族》的作者心理医生田村毅,在接待了无数有“茧居族”孩子(长期待在家里不上学、也不上班)的家庭后,这样回答这个问题:

1.3、孩子抑郁症患儿普遍存在内向、孤僻、不愿主动与人交往的性格特征,也正是这些性格使得患儿无从群体生活中获得乐趣,并且又加深了负性心理印痕,因此对孩子进行社交能力训练,可以提高其人际交往的自信,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上学时孤独感,也是不错的孩子抑郁症的调理方。

2.不去幼儿园上学,我们也要让孩子多和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,因为孩子们在一起,更能够锻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,比如沟通能力,遇到事情,该怎么去表达自己的想和意见;解决问题的能力,比如和小朋友闹别扭了,是不是就不理人家了?当然不是,孩子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办;社交能力,孩子会在玩耍中认识新朋友,接纳新朋友,这对于孩子开学后适应幼儿园的生活,以及适应小学生活,很有帮助。

3.后来老师就明白了,孩子愿不愿意来主要不是学校的问题,而是家长的问题。家里要求严格,孩子就“自觉”地来上学;家里太松散,父母心志不坚定,孩子就不愿来。

4.迁就:孩子摔倒了,妈妈的心态立马崩掉,紧急赶过去抱起孩子——这时候妈妈特别焦虑,这种焦虑也会传染给孩子,孩子有可能放声大哭。

5.孩子们因为长时间的在家,习惯了在家里生活,所以可能有些孩子,家长告知要开学的消息,心里会抵触,表现出不愿意去学校的情绪,所以这个时候不要着急去责备孩子,而是适当的安慰孩子,爸爸或者妈妈知道,现在在家习惯了,但是每个小朋友都要去学校,可以和老师,和身边的同学朋友一起上学,这样的宝宝是最乖的,这是一种正常的激励奖励方式,并且觉得孩子一开始不愿意去幼儿园,我们要理解孩子这样的心理。就像有时候我们大人放假时间久了,不想去上班的情绪是一样的。

在分班级活动中,班主任老师和英语课老师简明扼要的介绍与要求,也给我们孩子家长指点了经验与方法,这让我受益非浅。我最欣赏的是他们没有一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,而是教给了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寻找好的学习方法。比如代老师讲的做拼音卡片,让孩子和家长在游戏中掌握拼音;像王老师讲的利用生活中的道具教孩子学数学等等。

就连女儿和同学的来往,她也要调查得清清楚楚,包括对方的学习状况、家庭情况。因此,很多孩子也不愿和女儿靠近,于是女儿总是孤单一个人,没有任何的朋友。

另一个原因是厌学只是孩子发泄不满的载体。他们讨厌的不是学习本身。例如,有些家庭环境不是很和谐。父母经常吵架。为了平息父母之间的争吵,孩子们可能故意不努力学习。他们认为如果他们学习不好,父母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,他们就不会吵架了。

综上所述,导致孩子厌学涉及的因素比较复杂。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,需要意识到,当孩子厌学时,孩子害怕的不是上学这件事,而是一切会与上学联系起来的紧张想或不愉快经历。

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版权所有